欧洲杯买球app-2024欧洲杯买球软件

佛陀说修行要中道,远离自苦其身和放纵欲望的二边,为什么 掩面佛,为什么不能碰,这-欧洲杯买球app

2022-11-10m.anhuilife.com

净空法师-----二边不执著,又讲个中道,又执著一头,还是出不去;最后不得已,佛说了,「二边不立,中道不存」,好了,又执著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你看怎么办?佛也摇头了,没法子。什么时候你能够不执著?  
佛问得好、问得细,佛问众生心有所念,几念?到底是几个念头?几个相?几个识?这问得好、问得细。说明什么?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这个说出来了。这是千百年来,多少哲学家、科学家,还包括宗教家,在讨论宇宙缘起、万物缘起、生命缘起,这里面最关心的是我的缘起、我从哪里来的,这是高等科学。就在这念头上出来的。你看,佛说了,几个念头?几个相?相就是现象,物质现象,识是心理现象。弥勒菩萨说得好,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世尊问的相,每一个念头都成形;「形皆有识」,每一个形都有识的,就像我们讲的电影胶卷这个幻灯片,每一个念头是一张幻灯片,它有形,投射在银幕上,它有形。形皆有识,识就是见闻觉知,觉悟的时候它是见闻觉知,迷了的时候它叫受想行识,《心经》上讲的五蕴。迷的时候叫受想行识,觉悟的时候叫见闻觉知,它是永恒的,它不生不灭。这是什么?这是真正的自己。大乘经教里面,像《华严》、《法华》里面所说的,宗门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见闻觉知是你本来面目,受想行识是你迷了自性,把自性变成阿赖耶的最初的状况,也就是迷时候的本来面目,见闻觉知是觉的时候本来面目。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没有受想行识,只有见闻觉知,觉悟了。有受想行识,迷了,你没觉悟。受想行识造业,造业就有果报,这果报是什么?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果造的业重一点,迷得深、造得重一点就是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妄念生的。念头没有了,好像作梦一样,你从梦中醒过来,梦中境界全没有了。梦里头山河大地没有了,梦里面芸芸众生没有了,梦里头时间空间也没有了,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哪一天梦醒了,首先出现的境界是六道没有了,你省悟过来,六道没有了,就是从执著里头回头了,我能够於一切境界上再也不执著了。  

执著的亏大了,你执著你就得搞六道轮回。给诸位说,六道轮回没有人制造,跟佛菩萨不相干、跟上帝也不相干、跟阎罗王也不相干,跟任何人都不相干,跟什么人有关系?跟自己的念头有关系。你念头迷了,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不知道空假都不可得。佛家里面跟你讲的这些,讲得太多了,说穿了,只有名言,没有事实。老子说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不要把名言当真,跟你讲个佛,真有个佛,那麻烦大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给你讲没有佛,你又执著真没有佛,那你又错了,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你总是执著。给你说空,你就执著空,给你说有,你就执著有,这就难度。执著有的众生,佛给他讲空,空破他有的执著,结果他怎么样?他有不执著,执著空。佛对执著空的人给他讲有,讲有是破他执著空,好,他空不执著了,他又执著有了,两头总得抓一头。这叫什么?愚痴。什么时候觉悟了,二边都不执著。二边不执著,又讲个中道,又执著一头,还是出不去;最后不得已,佛说了,「二边不立,中道不存」,好了,又执著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你看怎么办?佛也摇头了,没法子。什么时候你能够不执著?  

弥勒菩萨说完这话,他说了一句很值得我们省思的。他说「识念」,念是能生,识是所生,识当然就有相,「极微细不可执持」,弥勒菩萨讲这一句话。能生的念,心就是念,极其微细,它存在的时间太短,照弥勒菩萨所讲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说在一秒钟的时候,它已经生灭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不可得!你要是真的聪明伶俐汉,听了这个话,放下就是。放下了,你对於事实真相就完全明白,为什么?你入这个境界。佛跟我们凡夫,跟诸位说,没有差别,差别就是人家真放得下,我们的毛病处处要粘著,毛病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顿舍,一念顿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一念顿舍,惠能大师给我示现的也是一念顿舍,这是所谓上上根人,他行。没有这种上上根,那上中下三根,佛教给我们,教上根人次第舍,先舍执著,把执著放下,证阿罗汉果;再舍分别,分别放下,提升一级,你成了菩萨;最后再把起心动念放下,你成佛了。这对上根人来讲,放下分三个层次。对中下根性的人没有办法了,中下根人痴迷最深,他放不下。那怎么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所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用这个办法,八万四千法门只能学一门。

不堕极端,脱离二边。
中道是佛教教义,佛教认为最高的真理。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同经卷五:“若说有边则无有中,若说有中则无有边,所言中者,非有非无。”《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常是一边,断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又“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大小乘对中道解释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各派中道:
1、小乘佛教一般以八正道为中道
2、天台宗以实相为中道,把中道作为三谛之一,即空谛、假谛、中道第一义谛。
3、法相宗以唯识为中道,主张无有外境故非有,有内识在故非空,非空非有是中道。
4、三论宗以“八不”为中道。《中论疏》卷二:“中道佛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即是八不。”
5、这样兼具种子的断常二边,而心真如在运行的一切时中,心体自身却从来都不堕入二边之中,如此而成就非常亦非断的真实中道之义,一切无生法忍菩萨都是这样究竟法界实相的真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道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佛陀认为修行的中道是什么 -
涂种郎溪县…… 佛教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灭解脱的灭谛.由此途径确实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三谛】即空谛、假谛、中道谛.佛教天台宗所立的谛理.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叫做空谛;一切事物...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佛陀说修行要中道,远离自苦其身和放纵欲望的二边,为什么 -
涂种郎溪县……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释迦摩尼提出的与苦行相对的中道思具体内容有哪些?? -
涂种郎溪县…… 佛所说的中道思想,其实说白了,就是不偏执!不执左,不执右,不执精进,更不执懈怠,不执无义苦行,更不执贪着物相……其实,佛所说的真正中道思想,是中而不立!曾行中道,而不执着于中道.因为所谓中道,是依左、...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修行人所说的中道怎么理解 -
涂种郎溪县…… 不着空,不着有,是谓中道.念佛不着空,念而无念不着有.不着空,看破.不着有,放下.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世尊为什么说修中道 -
涂种郎溪县…… 中道即求和,也就是随缘、不攀缘.儒释道均讲中道.不仅是修行,所有的一切都合乎宇宙人生的规律,过和不及都不要,为有和乎规律方能于已有益.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请问佛教里的中道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
涂种郎溪县…… 中道,指八正道....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修在苦行 养在沉静 -
涂种郎溪县…… 居家学佛的八点建议一、学佛就是学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佛教是救度一切人的智慧与慈悲之法.把它理解为某一或某几种陈旧教条都是错的.佛教是一种催人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精神动力,是驱散心智愚暗、点燃智慧明...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前几天到一寺庙里看到了这句话,谁能帮我解读一下.“真谛不在俗谛之外,有为尽在无为之中”. -
涂种郎溪县……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佛说的话. -
涂种郎溪县…… 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性.

房叛15942408172______ 佛家经典语录 -
涂种郎溪县……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

联系邮箱
欧洲杯买球app-2024欧洲杯买球软件
欧洲杯买球app-2024欧洲杯买球软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