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乐不思蜀”是谁说的话?
【出 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我知道是说刘禅的
司马昭
刘禅
三国中“乐不思蜀”是谁说的话?
答:'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答:原名刘禅 他很聪明的说出了这句话 保住了小命 若是他哭哭滴滴的要回去 司马炎不杀了他才怪!
答:刘禅 乐不思蜀 三国后主刘禅为晋所俘,封为安乐公,整日寻欢作乐,乐不思蜀,后人诗称: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答:”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中刘禅所说过的话。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
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中哪个人所说过的话
答:“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中刘禅所说过的话,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
答: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开心,不想念蜀国。"乐不思蜀的意思意思是很快乐,一点也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去。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有知道这个成语出处的吗
答:1、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一共在位41年,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2、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答: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
答:乐不思蜀的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
答:但是刘禅真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吗?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刘禅真的回答了自己十分想念自己的故乡的话,那么刘禅和很可能会被司马昭除掉,而刘禅只有说自己不想念蜀汉,并且表现出乐不思蜀的样子来,才可能让司马昭对自己放下...
14789416035&&“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中哪个人所说过的话? 》》》 刘禅,(司马昭)乃复问禅道:'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14789416035&&“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中哪个人所说过的话? - 》》》 刘备儿子刘禅说的,
14789416035&&“乐不思蜀”说的是下列哪位人物? - 》》》[选项] a. 刘备 b. 刘禅 c. 曹操 d. 孙权 e:张飞 f:马超
14789416035&&“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人物中谁说的? - 》》》 蜀国人说的、、、
14789416035&&“此间乐,不思蜀也”是三国中那个人所说的话? - 》》》 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4789416035&&三国中“乐不思蜀”是谁说的话?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4789416035&&“乐不思蜀”说的是下列哪位人物? - 》》》 b: 刘禅 出自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
14789416035&&乐不思蜀是说谁的?? 》》》 乐不思蜀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14789416035&&“乐不思蜀”是说谁的? 》》》 人们常把乐以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
14789416035&&此间乐,不思蜀也 是三国中哪个人所说过的话? 》》》 乃复问禅道:“颇思蜀否?” 禅答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了!”安乐公名符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