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欧洲杯买球app

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

m.anhuilife.com    2024-07-30

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分别是指:

1、春季

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太阳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度数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是干支历寅月的起始。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度数为330°。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公历3月05-07日交节。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圭表测影法:冬至后105天;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04-06日交节。清明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

谷雨: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度数为45°。公历5月05-07日交节。立夏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公历5月20-22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公历6月05-07日交节。芒种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公历7月06-08日交节。小暑是干支历未月的起始。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公历8月07-09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公历9月07-09日交节。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公历10月08-0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

小雪:斗指已;太阳黄经为240°。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历史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文化有着实用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对时间的具体切分,其更替和周期性复现,其中标志节气变化的节气日则是时间推迁和流转的标志性时间,是重要的阴阳转化节点。廿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干支历以北斗星的斗柄所指为“建”,以“斗柄指寅”为春正(正月),其以春季第一个月为正月的历法制度对后世历法“建正”影响深远。

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由此成为了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5、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6、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7、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芒种:北斗指向己。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10、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11、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13、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5、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17、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18、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9、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20、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1、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23、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历史由来: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民间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可以帮助人们记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4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 2月4日前后,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
答: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历史价值 二十四...


答: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答:3、惊蛰 惊蛰象征气温上升, 天气变暖, 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 蠕动。 有“雨水早,春分迟 惊蛰育苗正适时”, “惊蛰不过不下种” 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4、春分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春分一到,气候温和...


答: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太阳黄经达300度时,进入大寒节气。大寒,使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答:1、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太阳黄经为315度。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于公历2月3-5日交节。2、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3、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蛰是藏的意思。惊蛰...


答: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


答: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都指导着农民农业生产的某个时节,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长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给农业的带来了及时的农时提醒与气候。一、立春:...


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


答:大雪:入冬以后开始下雪,大雪表示落雪的程度。天气越冷雪就越大。23、小寒为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指寒冷初期。24、大寒为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大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大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


答:二十四节气是指: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民间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可以帮助你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具体...

17220002894&&二十四节气(历法中廿四个特定节令) - 搜狗百科 》》》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

17220002894&&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 》》》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

17220002894&&二十四节气到底指的是什么内容 - 》》》 二十四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

17220002894&&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 - 》》》 二十四节气是指: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民间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可以帮助你记忆: 春雨惊春清谷...

17220002894&&24节气分别是什么意思? - 》》》[答案]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

17220002894&&二十四节气分别指哪些? - 》》》[答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7220002894&&中国的24节气分别是什么 - 》》》[答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7220002894&&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什么? 》》》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17220002894&&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什么含义? - 》》》[答案]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