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旁一个北子是什么字
耳刀旁一个卑可以组成新的汉字“邶”。
“邶”字详解:
读音:[bèi]
部首:阝
笔画数:7
五笔:uxbh
释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邶
bèi 形声。字从邑,从北,北亦声。"北"指"(帝王)退居之方"(帝王上朝执政的地方在宫中靠南,退朝休息的地方在宫中靠北)。"北"与"邑"联合起来表示"退位帝王居住之邑"。本义:退位帝王居住之邑。说明:周武王伐纣之后,商王室就退位了。这个退位的王室由纣子武庚代表。武庚被安置在"邶"。
就是这个。
耳朵旁一个北子是什么字
答:“邶”字详解:读音:[bèi]部首:阝 笔画数:7 五笔:uxbh 释义: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答:这个字是 邶 读音:[bèi]部首:阝 五笔:uxbh 问题四:北加耳朵旁念什么 北加耳朵旁 这个字是 邶读音:[bèi]部首:阝 五笔:uxbh 问题五:一个北字加个耳刀念什么 邶,读bèi。解释: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答:邶 读音:[bèi]部首:阝五笔:uxbh 释义: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答:邶 拼 音 bèi 部 首 阝 笔 画 7 五 行 水 五 笔 uxbh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名〉古国名 。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
答:经前人考定,邶、墉(yōng)、卫都是卫国的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听了鲁国的乐队歌唱了"邶、墉、卫"以后,评论时便将此三诗统称之为"邶风"。可见他是把"邶墉卫"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别于其他国风...
答:邶 古国名 邶bèi亦作"鄁".①古国名.周武王克商后,分朝歌以北之地为邶,南为鄘,东为卫.以邶封纣子武庚.武庚叛,周公尽以其地封弟康叔,而迁邶鄘之民于雒邑.②邶地之乐.《诗》有《邶风》十九篇.
答:邶拼音:[bèi][释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答:北字旁边一个耳旁 这个字是 邶 读音:[bèi]部首:阝 五笔:uxbh 释义: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答:北加耳朵旁 这个字是 邶 读音:[bèi]部首:阝 五笔:uxbh
答:邶 bèi <名> 古国名 [bei state]。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 邶 bèi ㄅㄟˋ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郑码:tiry,u:90b6,gbk:dafd 笔画数:7,...
18592953890&&问个字,左边是个北,右边是个耳朵旁,是啥字? 》》》 邶bèi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18592953890&&北右边加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 》》》 邶
18592953890&&左边一个北字右边耳朵旁 - 》》》 邶拼音:[bèi] [释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18592953890&&左边是北右边是耳朵旁,那个字读什么 - 》》》 邶(读音bèi) ,形声字.字从邑,声北.本义是邶国,周代诸侯国之一
18592953890&&北加耳朵旁读什么 - 》》》 邶 读音:[bèi] 部首:阝 五笔:uxbh 释义: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18592953890&&左边一个北右边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 》》》 左边一个呈字,右边一个耳朵旁 这个字是 郢 读音:[yǐng] 部首:阝 释义: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
18592953890&&左边北右边耳朵旁.念什么字啊 》》》 邶 bèi <名> 古国名 [bei state].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 邶 bèi ㄅㄟˋ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郑码:tiry,u:90b6,gbk:dafd 笔画数:7,部首:阝,笔顺编号:2113552
18592953890&&左边是北字右边是右耳旁这是什么字阿!? - 》》》 邶 bei 四声 意思是 周代诸侯国名 在河南省 谢谢希望可以采纳
18592953890&&汉字 读音北 加一个 右耳旁 怎么念? - 》》》[答案] 邶 古国名 邶bèi亦作"鄁". ①古国名.周武王克商后,分朝歌以北之地为邶,南为鄘,东为卫.以邶封纣子武庚.武庚叛,周公尽以其地封弟康叔,而迁邶鄘之民于雒邑. ②邶地之乐.《诗》有《邶风》十九篇.
18592953890&&北加双耳旁念什么 - 》》》 邶 bèi 形声.字从邑,从北,北亦声.“北”指“(帝王)退居之方”(帝王上朝执政的地方在宫中靠南,退朝休息的地方在宫中靠北).“北”与“邑”联合起来表示“退位帝王居住之邑”.本义:退位帝王居住之邑.说明:周武王伐纣之后,商王室就退位了.这个退位的王室由纣子武庚代表.武庚被安置在“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