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法有哪些?
1、热敷法不同效果各异
泡脚已成了不少人睡前的例行功课,你是否知道,它是中医热敷的一种?其实,中医的热敷有不少种类,对症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热敷对应的主要是“寒”症。“感冒、心脏病等很多疾病都与寒有关,在中医理论中,寒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抗击它最好的方法无疑就是‘热’。”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科主任赵焰表示,热敷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血液循环速度,使毛孔增大,增强抵抗力,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对以下三种疾病作用尤其明显:一是损伤发生2—3天,不出血无肿胀之后;二是疼痛类疾病,如颈椎、腰椎、胸椎、臀部疼痛等;三是妇科炎症、痛经、前列腺炎、寒性腹痛、皮肤瘙痒、股骨头炎等。
赵焰说,热敷又可分为干、湿两种。湿敷主要包括热水擦洗、热水泡、热水冲淋、泡温泉等,而干敷多指用容器如暖水袋等,装好水后敷于患处。两者的区别在于干敷的热量是从容器里面散发出来的,蒸发的却是人体的水分,而湿敷的热量来自热水,人体是在“热气”中吸收水分,效果好过干敷。
湿敷可治病也可养生,该如何操作呢?赵焰表示,如果是全身性的热水泡、热水冲淋、泡温泉,有两点必须要注意:第一,温度不能太高,只需略高于体温即可,以40—43摄氏度为宜;第二,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结束后千万别急于起身,应该慢慢起来后坐一会儿再活动,否则容易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甚至昏迷等严重问题。
而对于疼痛类疾病,有针对性的热水擦洗效果也很不错。赵焰告诉记者,他曾接诊过一位农村来的病人,就是自己在家采用湿敷法,针对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疗效不错。具体的方法是,将多条毛巾浸泡于温度在40—43摄氏度的大水桶中,不断地换毛巾敷在患处(如颈椎、腰椎等),或像洗脸一样擦洗,感觉到毛巾温度不那么热了就更换一条,每天一到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注意如果患处出现皮肤破损不能进行热敷,这可能会导致感染的发生。扭伤急性期仍有出血、肿胀时更不宜热敷,否则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出血更多更快,应等到已止血、消肿至少48小时后再进行热敷。
此外,敷法也有冷热之分。“总体上看,敷法可以主要分为冷敷和热敷两种,热敷使用率较高。”北京东直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刘长信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冷敷和热敷有很大差异,如果用得不对后果严重。冷敷主要用于损伤急性期,如运动损伤、扭伤、骨折等发生后24小时以内。其主要功效在于止血、消肿,可用毛巾裹住冰块敷于患处,能起到收缩血管的功效,每次敷20分钟左右。而热敷在中医中的运用则广泛得多,大家熟悉的泡脚就是其中一种。
2、热敷法都有哪些误区
不是人人都适合热敷
皮肤感觉不敏感或异常的人群,如老人、小孩、糖尿病伴有神经病变及中风患者,不宜盲目热敷。如果需要热敷,则一定要注意控制温度,否则很容易烫伤。
不是任何情况都能热敷
皮肤有溃烂或皮肤病者,要避免在皮损表面进行热敷,以防感染或刺激皮肤病,加重症状。
另外,扭伤、拉伤等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皮下有瘀血,24—48小时之内不宜热敷,否则会加重局部肿胀。
不是什么病都适合热敷
热敷主要是针对寒性病症,所以温热病症的患者不宜热敷。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容易上火,特别怕热,或伴有口臭、便秘,女性还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等。
热敷绝非越热越好
热敷的温度不宜过高,通常40—50摄氏度即可,热敷20分钟左右。如果在皮肤比较娇嫩的部位热敷,温度需要再低一些。
同时,要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部位热敷,否则也易造成烫伤,最常见的就是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皮肤烫伤。
答:(2)湿热敷法。常用于消炎、镇痛。将橡胶单(或塑料布)和毛巾垫在湿热敷部位下面,在需要热敷的皮肤局部涂以凡士林,或涂食用油,注意涂沫范围要大于热敷面积,然后盖上一层纱布。将浸在热水里的小毛巾拧至不滴水,用手腕部试温,以不烫手为宜,折叠后敷于患儿患处,上面加盖干毛巾保温。在患部不忌...
答:1、用暖水袋。在暖水袋中装入三分之二的热水,热水温度大概在五十至六十摄氏度最为适宜,然后排出暖水袋中的空气,拧紧暖水袋的塞子,擦干表面的水渍,并倒过来,检查是否有漏水的情况发生,检查无误后,可以裹上干净的毛巾或者布,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这种方法叫做干热敷。2、用毛巾。接一盆温度适宜的...
答:热敷是极为常用的护理技术,对于消除局部疼痛、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除疲劳都有辅助作用。通常有干热敷与湿热敷两种方法。干热敷的工具有市售的热水袋、热水炉和家庭自备的热水玻璃瓶(常用空的生理盐水瓶和葡萄糖液瓶,装入热水),所用热水的温度约为60℃左右,热敷器具须加用布套,防止局部烫伤。一般应该在...
答:湿热敷法 (1)方法一 ①暴露治疗部位,局部皮肤涂上凡士林(范围不大热敷面积)后,盖上一层纱布或敷布;②将热水中毛巾或旧布拿起并拧干,抖开,用手腕掌侧试温,以不烫手为度,折叠后敷于患处,敷布上盖以棉垫,以维护温度。如病人感到烫热,可揭开敷布的一角散热,每3~5分钟更换1次敷布...
答:干热敷法:将60-80℃的热水灌至热水袋容积的三分之二,排出气体,旋紧塞子,放置于需要热敷之处,小儿,昏迷,循环不良,局部神经麻痹以及感觉迟钝的病人,应以厚毛巾包好热水袋后再用,以免烫伤;若无热水袋,可以用耐热玻璃瓶盛热水代替。湿热敷;用毛巾或纱布浸在手腕能忍受60-80度的热水中,拧干...
答:热敷的方法有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类。(1)干热法。将装有热水的热水袋或玻璃瓶敷在患处。水温以60℃~50℃为宜,可用手背试温,以感觉不太烫为度。热水袋不宜灌满,灌到全袋的2/3为宜,灌水后应及时排出袋内气体。排出气体的方法是塞上袋塞子后不完全拧紧,约拧一半螺旋,袋口向下挤压,使热水袋...
答:步骤:1、先于眼睑皮肤上垫一层干净纱布;2、热水袋内倒入温度约40℃热水,2/3满即可;3、外裹干净的毛巾,将它直接放在眼部。每天可热敷3~4次,每次15~20分钟。为保证温度,应经常更换热水袋中的热水。熏热敷法 工具:蒸脸器或广口瓶、茶杯等容器均可。步骤1、蒸脸器或广口...
答:热敷疗法是用热的物体如热水袋或热毛巾置于痛处来消除或减轻疼痛,这就是一种古老的热敷疗法。它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消炎、消肿、祛寒湿、减轻疼痛、消除疲劳的作用。由于此法简便易行,收效迅速,不仅从古沿用至今,还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我防病治病的常用疗法之一。热敷疗法...
答:1、一种是用热水袋,水温是60-80℃,以用手背试温不太烫为度,将热水灌至热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内气体,拧紧螺旋盖,装进布套内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盐、米或砂子炒热后装入布袋内,代替热水带热敷。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天3-4次。2、另一种热敷法是把毛巾在热水...
答:热敷的正确方法是:热敷有干热敷和湿热敷,湿热敷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浸上热水敷于眼睛,3~5分钟更换一次,水温略高于体温,每次20~30分钟,一天3次。干热敷可以用热水袋法,水温不宜超过50℃,大概是45℃左右,每次是20~30分钟,一天3次。蒸汽热敷,可以选择蒸汽眼罩进行热敷。热敷要注意什么:1、...
19537034524&&热敷疗法有哪些种类? 》》》 药包热敷法 将选好的药物在砂锅内或锅煮热,用布包裹,敷于患病部位或穴位.每 次热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2次. 药饼热敷法 将药物研极末,加入适量面粉做成饼状,或蒸或烙;或者是用面粉蒸饼, 将药物细末撒于热饼上.将药饼敷于患病部位或穴位,凉后即换. 药末热敷法 将选定的药物共研细末,或将所选用的药物捣烂,用布包好蒸热,直接 敷在患病的部位或穴位上. 药液热敷法 将药物煎熬后,用纱布蘸取药液,直接敷于患病部位.
19537034524&&热敷有哪些方法?热敷有哪些方法? 》》》 热敷的方法有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类.(1)干热法.将装有热水的热水袋或玻璃瓶敷在患处.水温以60°c~80°c为宜,可用手背试温,以感觉不太烫为度.热水袋不宜灌满,...
19537034524&&该怎么热敷法? 》》》 宝宝打完或服用完疫苗会出现打针处红肿、发烧、烦躁或嗜睡等各种不适症状,宝妈可给宝宝多喝水,让宝宝多排尿,过几天就好了.有肿的地方可用土豆片敷一下,消炎的.打完针三天打针处不要沾水,怕感染.祝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19537034524&&局部热敷的方法是什么? 》》》 局部热敷:这对局部组织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对局部软组织也有安抚、消除酸痛和减少局部代谢产物堆积的作用.温度以47°c为宜,时间为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