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有关成语-欧洲杯买球app

文言文两则有关成语

m.anhuilife.com    2024-01-27

1. 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里的成语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解释】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贬义。多用于学习;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

【辨形】甚;不能写作“深”。【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辨析】“甚”不当“甚至”讲。

“解”不是“解释”的意思。【例句】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2. 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里的成语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贬义。多用于学习;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

【辨形】甚;不能写作“深”。

【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辨析】“甚”不当“甚至”讲。“解”不是“解释”的意思。

【例句】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3. 《古文二则》中的孙权劝学的全部成语及解释

“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

【解释】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

刮目相看:顽皮淘气的小强现在可是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了。

吴下阿蒙: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做吴下阿蒙。

4. 两则原文成语小故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杨时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5. 求两个古文的成语故事以及注解

君子三戒。

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稳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求名誉,地位财贷等厌。”

感悟:

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

益者三友

也是出自论语的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感悟: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诉了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害的。

这两则不是成语故事,是我从论语里想起的,还好网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气,如果你想找寓间深刻,又有教育性的古文,我建议你去买本四书,大学和中庸可以自己看着修身,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及孟子中的智慧故事,可以说足够我们终身受用了。

6. 语文《古文二则》的思考与练习解释

《四知》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闻鸡起舞》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涉猎祖逖即更刮目相待2. 填空题.司马光 时期 家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即更刮目相待(5)蹴琨觉(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7)自相鱼肉(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议论精辟 辟举秀才 辟邪 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修仪检赞世才具每语世事蹴琨觉曰13. 据文意,解释词语.荒鸡恶声14. 翻译句子.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15. 填空题.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 而就《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1. 略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残杀、残害(8)自己奋起反抗4. (1)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




答:2. 有关文言文的成语 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刻舟...


答:《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答:凿壁偷光 1.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


答:1. 文言文 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


答:4. 三国演义文言文版中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


答:1. 有关文言文的成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


答:2. 关于文言文的成语故事并解释 【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答: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2. 急需30篇文言文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


答:2. 对症下药文言文成语故事 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 有一次官吏倪寻和李延都感到头疼发热,找华佗看病,华佗诊断病情后,给倪寻开了下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药。两人感到奇怪,问华佗问什么同样的并用不同的药,华佗说:“倪寻的病是由...


答:单枪独马 dān qiāng dú mǎ 【解释】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出处】清·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主语、定语、状语...

18753126619&&文言文两则有关成语 - 》》》 文言文两则有关成语1.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里的成语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18753126619&&关于文言文两则中的词语单独解释和关于这两则的成语.谢谢了! - 》》》 单枪独马 dān qiāng dú mǎ 【解释】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出处】清·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主语、定语、状语;指独立作战 【近义词】单枪匹马、单人独马

18753126619&&《古文二则》中的孙权劝学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作业.我总找不全里面的全部成语,谁可以告诉我猎?.拜托,.我这么晚了,不知道该找谁了. - 》》》[答案] “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 【解释】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

18753126619&&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二则里有那些四字成语及意思 - 》》》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贬义.多用于学习;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 【辨形】甚;不能写作“深”. 【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辨析】“甚”不当“甚至”讲.“解”不是“解释”的意思. 【例句】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18753126619&&《古文二则》中的孙权劝学的全部成语及解释 - 》》》 “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 【解释】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 刮目相看:顽皮淘气的小强现在可是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了. 吴下阿蒙: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做吴下阿蒙.

18753126619&&求两个古文的成语故事以及注解!找两篇文言文,讲成语故事的,最好成语比较少见一点,但也不能很偏僻的那种.课本上有的古文就不要了.(寓意深刻的古... - 》》》[答案] 君子三戒. 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也告诉了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害的. 这两则不是成语故事,是我从论语里想起的,还好网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

18753126619&&在《孙权劝学》和《祖逖北伐》两篇文言文中出现了哪些成语 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 - 》》》 孙权劝学: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祖逖北伐:中流击楫,闻鸡起舞. 刮目相看:自从新中国建立后,全世界人民都对中国刮目相看.吴下阿...

18753126619&&求,文言文成语故事,谢谢啦! - 》》》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18753126619&&古代寓言两则的成语 - 》》》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18753126619&&初中文言文成语故事 - 》》》 黔驴技穷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hǎn)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