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象有哪些特点?-欧洲杯买球app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点?

m.anhuilife.com    2024-01-27
 文学形象的特点很多,这里仅列举主要的。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客观性,表现为形象内容的客观性,我们不是常常听到或看到人们用客观性标准来判断文学形象的成与败吗?

  但文学形象毕竟是作家诗人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物象”与“作家心象”“作品形象”“读者心象”有区别,甚至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作家心象”对“客观物象”有所变形,甚至完全变形;另一方面作家诗人在文学形象中增加了情感意蕴、思想意蕴、象征意蕴和哲理意蕴等。

  闻一多《死水》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关于它的写作缘起,闻一多的朋友饶孟侃解说道:“《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若饶说确凿无疑,那么闻一多心中的“死水”形象应当产生于触景生情的那一刻。但是,诗中“死水”不能被轻易断言就是二龙坑的那个死水,或者说是不是二龙坑的死水已经不重要了。它进到作品中被添加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只不过这种思想感情很含蓄,以致历来为人们所不断探寻,有论者总结了“死水”的三大象征意蕴:从创作时间看象征腐败的美国社会(其时诗人尚未回国),从发表时间看象征北洋政府(其时诗人回国后正在北京),从诗集出版时间看象征黑暗的中国社会(诗人理想失落,退出诗坛)。因此我们说,“死水”形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情思相结合的产物。

  2.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

  真实性与假定性这一对矛盾,在文学形象里表现得较为复杂。

  文学形象的真实性同上述的客观性一样,是说文学形象应有现实的依据,不能凭空产生。真实,是一种征服读者的力量;如果违背这一原则,文学形象就变得“形容枯槁”,甚至面目可憎,读者不会认可。

  但是文学形象的创造在遵循现实真实、现实逻辑的同时,还遵循艺术真实、艺术逻辑,而这两种真实和逻辑又往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所谓艺术真实是一种比现实真实更高的真实,所谓艺术逻辑是一种主观的逻辑、美学的逻辑,生活在文学王国里的作家诗人可以从某种假定的逻辑出发(比如“植物具有智慧和灵魂”“动物会像人一样聪明而有能耐”“石头会说话”等),大胆地创造独特的奇异的文学形象。这类形象集中地表现一些幻想的、魔幻的、神怪的文学作品中。例如《西游记》中的大部分形象都是幻想的,是作者根据假定性逻辑创造出来的。请看第一回美猴王的诞生: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光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这里面每一句话都不符合现实真实,但在这个特定的文学情境中,它是“真实”的。

  为什么人人都愿意接受美猴王这一形象而不指斥其“荒谬”呢?或许大家都默认了它的艺术真实,它能满足人们的想象、幻想的心理需要。

  但是,即使是“假”的文学形象,也要“假而有度”“假中有真”。才高胆大又富于想象力的作家诗人一旦执笔临文绘形绘色时,思绪总在“收”与“放”之间回旋,即使在挥洒粗犷的笔墨,仍会留心“逻辑”和“规矩”,不会逾越艺术真实的边端,不会“太离谱”。比如美猴王一身“猴气”,而且法术多端,但它仍旧“人模人样”,是人间正义势力的化身。

  3.个别性与一般性的统一。

  好的文学形象给读者的“初感”应是活生生的,有充分个性的。现实的人、景、事、物都是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们的大大小小的独特性可列举无数,作家诗人经过去粗取精、留主舍次、减少枝蔓的工作,进入作品后的个性更加突出了。

  鲁迅《藤野先生》开篇描绘的一幅整体画面中,有若干文学形象:上野的樱花、清国留学生、盘着的辫子、中国留学生会馆、会馆里地板震动烟尘斗乱、跳舞躁声等。鲁迅当年在东京的留学生活可述者甚多,可是他只挑选一些最能表现某些特点和某种心意的景物、事件来写,综合这些形象的个别性可归纳为:①东京是一个景美、宁静、生活安逸的地方,②清国留学生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③这种地方、这种生活不适合鲁迅这样的进步青年居留,对他具有排斥性。

  好的文学形象不光有充分的个性,还有更深刻的蕴涵,传达出作家诗人的社会理想、人文关怀,体现人类精神的某些侧面。文学形象的一般性意义,首先表现在独特的形象中蕴含自然、社会或人类自身的共同形象,读者能从中找出作品与现实的相似性;其次表现在某些文学形象具有完全的独特性,在现实世界很难找到相似的形貌、性格、命运,但它们内含某种奇妙的东西,与读者精神形成沟通、交流,让读者受到鼓舞、启发或警示。

  文学形象的个别性与一般性不是分立的两样东西,而是互渗互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比如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这一文学形象至今仍“活而未朽”甚至永远不朽,论其原因,固然与人们对阿q个人的奇异的外貌、言行、命运的关注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其中的“一般性”吸引了人们,他的身上聚集了一个时代的风痕云迹,也警示今人甚至后人应该怎样做人,不应该固守什么。这里的个别性与一般性是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的,哪一方弱化、消隐了,另一方跟着黯淡无光。

  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在作品的“身份”是确定的:人物就像有户口一样“独此一人”,景物也是“独此一景”“独此一物”,它们的种种特点包括细节都不会更改。读者能够与作者和作品对话,不同读者之间能够对话,其中必然有某些属于文学形象这边的共同性、基础性、确定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文学形象的“归属”“特点”“细节”之类。

  但是文学形象毕竟是用语言文字创造的,或者说是用语言文字转换生成的,容易产生“未定性”“模糊性”“飘忽不定”的倾向,与视觉艺术形象相比,这一特点更为突出。还是举《藤野先生》的例子,作者这样描写了对藤野的第一印象: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随后还有关于穿着的补充描写: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很显然,作者是追述陈久的印象,即留在记忆深处的最鲜明的印象,写出了藤野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映现藤野的一副简略的肖像,甚至还约略知道藤野的性格、修养、作风。但还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身高、脸型、眼神、发型、衣饰……而这些全部的细节,只要一张标准肖像照片就足以呈现。视觉艺术里轻易做到的事,在语言艺术里就难于做到了。

  如此说来,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未定性成为形象本身的“缺陷”“弊端”?其实不然,姑且不说文学形象可以饱含作者赋予的思想感情,可以让读者的感觉“直击”人物和景物的最深层本质,只说这种不确定,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正好激发读者的想象,读者的心灵可以在语言文字的空间自由畅快地驰骋飞翔。经验告诉我们:看不清的东西是最美的。所谓“看不清”,就是不确定。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明白有些本来很好的文学形象,经美术或影视的媒介手段改造或传达,固然是“清晰”了,但许多神韵丧失了,美丽减弱了,观众的想象力被遏制了。影视里的林黛玉再美,总不如小说的林黛玉美,演员怎么下功夫表演,都缺乏小说中的那种仙女般的神韵。

文学形象是具体的感性的现象形态: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用文学言语构造的具有审美倾向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或情景(或人物、或景象、或氛围、或情感意绪等),它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一)具体可感性

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是体现于想象之中的。读者阅读文字时调动记忆贮存中与之相应的表象,通过想象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的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都是具体可感的。

(二)审美倾向性

审美倾向性是指作家灌注于具体形象身上的审美的主观情意(也可说是文学形象身上融进的作者的审美理想、情趣与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它是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的分水岭。任何文学形象都具有审美倾向性,能令读者产生审美情感反应。有些文学形象的审美倾向是多元的、复杂的。

(三)艺术概括性

文学形象既是具体的,又是概括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来源于作家审美意识,包括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的外观(表象)形式与塑造形象的文学语言的概括性。艺术形象的内涵:在有限的特殊形态中反映广泛深刻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

总结前人的众多论述可知,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你的呢?嗯ヽ(○^㉨^)ノ♪


答:”写人状物要栩栩如生,叙事抒情历历在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真实性,文学形象的这种具体、生动、可感的性质是它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二)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的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是文学...

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学形象及其三种类型的特征
答: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学形象,主要有指意性、暗 示性、朦胧性。文学意境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 的、具有韵味无穷的特...


答: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杜甫有首五言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春光融融、景色流丽的小诗,全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


答: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表现性。表现性能够表现出文学中人物的心态、环境的景象,所以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表现性。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


答: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学形象,主要有指意性、暗 示性、朦胧性。 文学意境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 的、具有韵味无穷的特点的审美画面,主要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


答:古代文学自有了成体系的小说后,文学形象较为明朗,有心计的薛宝钗,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近代文学尤其是先锋派写手笔下,更为真实、更为人性化的形象渐渐展露头角,如张爱玲扭曲的爱、张抗抗个性的爱、余华血腥的爱。

文学形象的特征?
答: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具象的,具有可感、可视的特点。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必须形象地描绘生活的具体形态。不仅小说、戏剧这些叙述性作品的文学形象是具体的,而且散文、诗歌中的文学形象也是具体的。文学形象不仅是具体的,...


答:然而,这只是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至于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还有着它们不同的具体特征,还要结合着对其高级形态的讨论才能看的更清楚。总之文学形象是人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总体的...


答:表现性。表现性能够表现出文学中人物的心态、环境的景象,所以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表现性。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


答:形象特征包括可感性、完整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艺术感染性。1、可感性 文学形象同一般艺术形象一样,具有知觉、表象和想象所能把握的生动可感的属性。它不同于科学上标示抽象一般的种类、性质的图示和模型,而是表现为...

14782002732&&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 间接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能被间接的感知 心象性 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文学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转化为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 概括性,是指形象具有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首先,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其次,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为某种感情、某种精神境界、某种道理.再次,有的形象仅为表达一种如黑格尔“生气”、“灵魂”“精神”而存在.此外,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能传达难以言说的意念和境界

1478200273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点 - 》》》[答案] 文学形象的特点很多,这里仅列举主要的.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客观性,表现为形象内容的客观性,我们不是常常听到或看到人们用客观性标准来判断文学形象的成与败吗? 但文学形象毕竟是作家诗人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物...

14782002732&&举例说明文学的形象层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答案] 文学形象的特点很多,这里仅列举主要的.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客观性,表现为形象内容的客观性,我们不是常常听到或看到人们用客观性标准来判断文学形象的成与败吗? 但文学形象毕竟是作家...

14782002732&&简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 》》》[答案] 一、具体的可感性 二、艺术的概括性 三、审美的理想性 四、文学形象本身的审美属性

14782002732&&文学形象基本特征 - 》》》 文学的特点从两个方面把握:(一)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二)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文学作品是按照事物个别的实际存在着的那种具体形态来反映生活的.生活中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

14782002732&&文学形象 - 搜狗百科 》》》 何形象都是具体的.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形象来自现实生活,是生活原型的生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具象的,具有可感、可视的特点.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必须形象地描绘生活的具体形态.不仅小说、戏剧这些叙...

14782002732&&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谁知道?详细的.快.求 - 》》》[答案] 文学形象就是用文学反映生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来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与之相适应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活动也是复杂多样的.掌握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14782002732&&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 - 》》》[答案] 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的特征.各类艺术形象既有共同的审美特征,又有各自的审美特质.文学形象是以语言为媒介塑造的艺术形象,同其它艺术形象相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只认识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并不等于...

1478200273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学形象及其三种类型的特征 - 》》》[答案] 文学形象就是用文学反映生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来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与之相适应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活动也是复杂多样的.掌握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有...

网站地图